专打医疗事故官司的律师事务所有哪些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教育飞速发展,逐渐向教育强国靠拢,人均受教育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高,学生对学历的追求越来越高。 以前大学生是稀缺物种,现在文盲是稀缺物种,读完高中考大学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管是300分还是600分,只要能考上大学家长都愿意支持。 大学逐渐地“普及”,除了跟自身的教育意识转变有关,还跟现在大学普遍的扩招现象有关,扩招给了更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不过上大学容易上名校依旧很难。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高考生的总体分数呈上涨趋势,高分段的考生竞争最为激烈,名校名额一位难求,清华和北大在个别省份的录取分数达到了700分,整体的教育水平上来了。 越是知名的高校越重视学校的发展,不少985和211大学为了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促进其他地区教育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会在异地建立分校区。 教育部发布重要通知,逐步清退“异地校区” 在我国39所985大学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都在异地建立了分校区,有的学校的分校区还不止一所,211大学在异地建立分校区的也不在少数。 有的大学的分校区办知名度比本部还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就是分校区办学成功的典型,近几年各大高校比着办分校,阵仗也是越来越大,教育部对此出手了。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在“十四五”高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有一条影响着众多高校的未来发展,明确表明将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 原则上将不再审批设立异地校区,对于已经存在的高校异地校区,将逐步地进行清理或规范。 这一通知直接切断了某些大学想在异地开设新校区的想法,同时也让个别地区想引进名校的希望破灭,另外此前高校开设的异地校区“瑟瑟发抖”,未来不知道会何去何从。 大学分校区何去何从? 就以异地办学最成功的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来分析一下未来的分校区的结果,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异地办学这方面属于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那一批,早在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在山东威海开设了第一所分校区。 80年代威海的发展势头正猛,不过不成想后来威海的发展不如青岛,城市和高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威海分校区发展得不温不火。 设立威海校区为哈工大积累了经验,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开始招生,在地理位置和办学实力双强结合下,哈工大深圳校区办的很成功,录取分数比哈工大本部还要高,哈工大的知名度也随之更上一层楼。 哈工大是第一所在深圳设立分校区的985大学,至今也是唯一一所具有招生资质的本科分校区,除此之外暨南大学在深圳设有旅游学院,其余都是研究生院或者不具备招生资格的产学研基地。 后来武汉大学想要进驻深圳,教育部并未批准,高校看重的是深圳这块肥肉,因为深圳经济发达且有地域优势,并且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深圳除了985分校以外本身没有985大学,进驻深圳势必能让学校名气更上一层楼。 分析: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教育部要清理异地办学,那么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这样的985分校区将何去何从?总不能关停,难道要改名字吗? 有人认为应该将异地校区完全分离出来,重新换一个名字,内里教职人员班底也彻底换掉,变成两个独立的大学,一所985变成2所或3所,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像哈工大深圳校区这样办学如此成功的分校区很难这样处置。 很多名牌大学分校区办学已经成熟,知名度也已打开,换招牌会影响到招生,从而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未来分校区一定会被管制,但是不会一刀切,办学质量高的还会留存。 异地办学确实能给地区和高校带来好处,办得好互相都受益,但是当异地办学越来越多,可能会影响当地高校的稳定性。 如果地域上分校区更有优势,时间久了分校区可能会超越本部,学生也都转移到分校区,同时还会挤压到本地其他高校的生存空间,异地办学对教育发现有利有弊。 今日话题:你支持取消高校异地办学吗?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