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夏至将至,老话说:“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要歇多久?

2022-08-19| 发布者: 长泰新闻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导语:夏至将至,老话说:“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要歇多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夏至将......
http://www.66jy.cn

导语:夏至将至,老话说:“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要歇多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夏至将至,夏季最迷人的盛夏如期而至。虽为夏至,但并非最热的天气,此时离“入伏”尚有时日,是夏季时光最惬意的时令。古代文人给夏至分了三个极具韵味又生动形象的物候现象,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顾名思义,古人认为鹿角在八卦中属艮象,而鹿也被认为是阳性山兽,夏至到来阳气盛极而衰,而鹿角便于此时感阴气而开始脱落。蝉始鸣即夏至五天后雄性的知了感阴气滋生而鼓翼鸣叫,夏至第十天后阴阳半开半阖,半夏喜阴而感开始生长谓之三候。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节气便是冬至与夏至,而夏至则是夏季炎热天气正式开始的标志,逐渐南移的太阳直射点导致此后的气温逐渐上升,三个庚日以后就会进入夏季最炎热的三伏天,民谚“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便由此而来。地面的气温受热强烈,旺盛的空气对流极易形成雷阵雨,午后至傍晚热雷雨骤来疾去,虽然范围相对较小,时常出现“夏雨隔田坎”的情形。在诗人眼中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美景,但阴晴不定的天气却依旧给百姓的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在古代气象预测条件落后的环境下,局地灾害常常危害农人的安全。所以夏至这天许多地方都有暂歇的习俗,俗语“到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便由此而来。

夏至不仅是象征气候的节气,在民间还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夏节”、“夏至节”的说法。历史记载,清朝以前的夏至普遍存在全国放假的情形,古人称之为“歇夏”,人们在这天返乡与亲人团聚,开怀畅饮消夏避伏。宋朝的《文昌杂录》记载了夏至当天放假三天的史料,即“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民间百姓也会在这天忙着祭神祀祖及节日宴饮等活动,比如夏至时候的古代妇女会在这天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唐朝的《酉阳杂俎礼异》中便解释了这种习俗的由来,即“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短短几句便显露了唐朝的盛世风光,丰裕的妇女们涂脂抹粉嬉笑怒骂的情形犹在眼前。

夏至歇息三天过后,又要迅速投入到农忙当中,尤其是淮河以南的地区,早稻开始抽穗扬花,田间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古人还因此总结出了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的经验,以保证水稻的结实,同时兼顾了透气养根,活熟到老的作用,秋收的时候便是籽满粒重。除了早稻以外,其他的夏播作物也要在夏至后迅速收尾,以保证全苗。同时,天时不分彼此,夏至气候下的杂草也和庄稼一样生长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争肥争光,还极易招来病菌和害虫,俗语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可见夏歇和近代的忙假颇为相似,都是为了迎接夏季的农忙事宜做准备,所谓"夏种不让晌"大抵便是如此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长泰新闻网 X3.2  © 2015-2020 长泰新闻网版权所有